豆子份量放大,粗細度怎麼調整

 

手沖跟自動沖煮機,看起來都只是「水流過粉」,但水的環境完全不同,所以粉要怎麼磨、比例要怎麼抓,往往會是兩條相反的路。很多人把手沖的經驗直接搬去機器,結果粉水比一樣、時間也差不多,風味卻整個歪了,其實不是豆子壞掉,而是「水有沒有先停在粉上面」不一樣。

先看手沖。V型濾杯大多數人會讓水在上面形成一個水面,水不會立刻穿過去,而是被你的注水量、注水高度、濾杯形狀「管住」。當你想把一杯量加大,時間又想維持在2分30秒左右,注水就一定會比平常快,瞬間流速可能從 3克/秒、變成 4克/秒。流速一變大,水就會更想走外圈、走阻力小的路,實際流過粉的時間變短,萃取率就掉了。這時要「磨細一點」當作流速補償,把粉床阻力拉回來,讓水還是乖乖從粉裡走,前段香氣就不會變得虛、只有味道沒厚度,中段甜也出得來。簡單說:手沖有水面,流速會被你拉大,所以要用磨細補。

但自動沖煮機不是這樣。固定流量、直接沖下去、幾乎不積水的機器,水一噴就往下走,沒有「先在粉上面浸一下再慢慢壓過去」。這時如果粉量加多、水量也加多,機器只能用「把時間拉長」來完成,結果就會變成:上層那一層一直被水萃取,下面那一層永遠比較晚被碰到,最後就變成上面稍過萃、下面稍不足,中段甜感最先掉,尾韻還會變短。這時如果還照手沖的反射去「再磨細一點」,只會讓上層更慘。

所以在這種直通、無水面的情況下,反而要磨粗一點,讓水好走;粉水比拉高一點,也就是水量不變、粉少一點,把粉床高度壓回機器最適合的區間,讓同一個固定流量面對一個「不那麼高的粉層」。這樣水才會比較平均地流過去,前段不會被洗鈍,中段甜能出來,尾段也不會拖出雜味。

有水層的萃取,用磨細去控水;沒水層的萃取,用磨粗和變薄去配水。前者是「擋住它」,後者是「讓它好走」。下次只要看這台設備到底會不會在粉層上面先存一層水,就知道要走哪一種調法了。

 


推薦商品:

  

〔JC咖啡〕
✔ 高海拔莊園咖啡豆   ✔ 新鮮烘焙百年名機   ✔ 百萬篩豆機剔除瑕疵豆
✔ 咖啡品鑑師杯測品管   ✔ 濾掛去氧保鮮製程

對優質咖啡的5大堅持,給您最好的品質!

✔ Freshly Roasted Coffee Bean Specialty Store
✔ CQI international coffee quality appraiser quality control
✔ State-of-the-art, Million-dollar Coffee Bean Sorting Machine Removes Defective Beans


歡迎到JC咖啡逛逛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